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卫生应急
    四月防病提示|春江水暖,病痛走远
    时间:2024-04-03 来源:卫健委作者: 点击:

    百日咳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前1~2天至病程3周内传染性最强,带菌者及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有传染性。

    症状

    早期症状与感冒无异,部分患者无发热现象,整个病程可能几乎没有肺部体征。而一旦进展到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可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近年来百日咳发病年龄高峰已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尤其值得注意。

    防制百日咳,专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婴幼儿规范接种疫苗。我国当前使用的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总共包括4剂次接种,分别在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家长应遵从疫苗接种规范,按时带孩子完成全流程接种。

    2.及时诊断和隔离。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咳嗽持续2周以上、伴有痉挛、程度剧烈,眼睛充血,应主动前往医院筛查。如确诊要及早隔离,切断传染源。

    3.易感人群做好日常防护。在公共场所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跟咳嗽患者接触,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同时保证勤洗手、适当锻炼、清淡饮食,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是冬春季腹泻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人员聚集,更容易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播。

    症状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一般12-48小时。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也可伴有恶心、腹痛、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

    学校和托幼机构如何做好诺如病毒疫情的防范?

    教室、宿舍、厕所等场所要经常通风,每日做好清洁消毒;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平时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

    对发病的学生要通知家长带其就医或回家休息,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加强饮水、食品卫生管理;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及传染病知识培训。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都可以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但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等也可以传播。

    症状:

    腮腺肿大一般从一侧开始,1~4天后波及另一侧,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前、向后、向下发展,呈现梨形肿胀。

    肿大的腮腺边缘不清楚,质韧且有弹性,有明显胀痛,局部灼热但不红。

    因唾液腺管阻塞,吃酸性食物时唾液分泌会增加,但唾液的排出受阻,导致唾液潴留,从而使腮腺胀痛加剧。

    预防的有效手段:

    1.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是预防流腮发病的有效手段

    2.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不去探视病人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对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应煮沸消毒。

    4.增强自身免疫力,合理睡眠,科学饮食,加强锻炼。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疾病。

    症状

    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

    主要传播方式

    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物品;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此外,患者发病前就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比例较大,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该怎么预防?

    1.避免接触患儿

    2.注意卫生,清洁消毒

    3.减少聚集

    4.环境通风

    5.接种疫苗

    感染手足口病后怎么办?

    健康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体温38.5C以上超过3天)、神经系统异常(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惊、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居家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

    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

     

    新冠和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病毒感染。

    (1)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等重点人群按条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

    (2)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

    (4)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建议非必要不外出。感染者居家期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红眼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用眼卫生意识薄弱,更容易发生感染。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7天,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症状:

    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屡见结膜下出血。

    早期分泌物为水性,继而为粘液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患者也可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得病后怎么处理?

    红眼病发病初期,做眼部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在炎症未得到控制前,忌用激素类眼药。

    单眼发病时,应防止另一只眼被感染。

    患眼用眼药时,应偏向患眼一侧,以防分泌物流入健康的眼睛。

    如何预防红眼病?

    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

    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流动水洗手和脸。

    红眼病患者在治愈前不要返回幼儿园、学校、工作地点,避免前往公共场所,严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以防传染他人。

    红眼病患者在家中不与其他人共用洗脸盆,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

    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感染。

    如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布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布病。家畜是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牛、羊(主要是羊)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传播途径:

     ①经消化道传播

     ②经直接接触传播

     ③经呼吸道传播

    布病潜伏期一般为1到3周,最长可达一年。人感染布鲁氏菌后一般可出现如下症状

     ①发热:数日至数周的反复发热(包括低热)。

     ②多汗:常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这是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

     ③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故俗称“懒汉症”。

     ④肌肉和关节疼痛:骨关节疼痛多见于大关节,常呈游走性疼痛。

     ⑤多器官损伤:部分患者还伴有淋巴结、肝、脾肿大,男性还可出现睾丸肿大,女性可出现卵巢炎。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可以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预防措施

    ①对饲养的牲畜及时进行疫苗免疫。

    ②引进牛羊时,一定要做好检疫,防止引进患了病的牛羊。

    ③患布病的牛、羊最常见的表现是流产,对牛、羊流产的胎儿、胎盘,要深埋或焚烧,不能随地丢弃,更不能用手直接去拿。

    ④皮毛和屠宰病畜所污染的场所,也应严格消毒;加强对水源、粪便、牲畜的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⑤喝牛奶、羊奶时,要煮沸后饮用。

    ⑥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时,必须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随穿随脱,定时消毒。挤奶后必须洗手,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