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健康科普
    开学季,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5-03-03 来源:卫健委作者: 点击:

     开学在即,有些孩子充满期待,有些孩子则紧张、焦虑、抵触、情绪低落,甚至想要逃避。实际上,这些都是开学前正常的心理表现。那么家长朋友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接纳状态,尝试理解

    在假期里,很多孩子经常会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沉迷于刷手机、打电子游戏。到临近开学时,才开始匆忙补作业,有的甚至根本不完成作业。此时,家长切不可说出诸如 “你早干嘛去了!现在担心作业完不成,活该!”“一天到晚,你除了玩手机还会啥?跟废物有什么区别?”“这书,你到底还读不读?不读就不要去了!直接去打工!” 之类的话语。同时,也不要做出在看到孩子作业字迹不工整时就撕掉、当孩子对自己的话充耳不闻或顶嘴时就扇耳光、发现孩子沉迷手机就强行没收手机甚至将其直接摔烂等举动。因为这类言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遭受了攻击和否定,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对父母产生敌对心理。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您越期望孩子怎么做,孩子越反其道而行之,进而引发激烈的亲子冲突。所以,家长需要接纳孩子,减少责备,增多理解。可以采用三段式沟通方法:先表达对孩子想法、情绪、做法等的理解接着阐述自己的想法、情绪、做法,最后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并且,在沟通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

     积极暗示,助力蓄能

    家长朋友们应对孩子们进行正向引导,将“我不得不上学”的想法转变为“我选择上学,是因为我可以……”的积极暗示,例如“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啦!”“我又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啦!”“我行,我会越来越进步!”等等。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其内在的上学动机。内在动机越强烈,家长所期望的行为就越有可能达成。

    当孩子心情欠佳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象成功的场景,例如自己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教室里绘制擅长的板报、与同学们愉快相处的画面等。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心理预期。

    调整作息,循序渐进

    在开学前一到两周,家长可以逐渐引导孩子早睡早起,依照上学时的节奏调整生物钟,并每天逐步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以适应开学后的作息变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同购置新书包、新文具,营造开学的仪式感,增加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细微的进步,并给予积极正向的鼓励,比如:“今天你比昨天早醒了2个小时,还给我做了粥,我太幸福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家长这种恰当的表扬,会强化孩子后续做出类似的良好行为,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正强化。

    总之,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状态,既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也无需提前焦虑,允许他们在开学后经历一段“缓冲期”,逐步适应新学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