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为全面振兴新突破决战决胜之年贡献卫健力量。”在4月17日召开的第十二场“实干笃行勇担当 决战之年夺全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这样表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跟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健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在深化医改体制机制方面创新突破。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评价体系,开展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指标评价,推动各地医改走深走实。深化公立医院“4+1”改革,进一步调整医务人员的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固定收入占比。主动适应疾病谱变化,将床位资源闲置的二级医院,转型发展为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五个县(市)全部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平县全力打造省级“样板县”。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搭建,全力推动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能力标准,每个县重点提升1-2所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基本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人口超过5000人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县级医院长期派驻人员全覆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对村医开展30种及以上常见病、多发病识别和初步诊治业务培训。推动村卫生室从设施设备配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家“良好”标准。持续推动村卫生室进医保,力争每个行政村有1所村卫生室纳入基本医保定点服务范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实施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和“万医轮训”计划,落实编制保障政策,完成村医能力提升培训计划。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全面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国医堂,中医馆中医师配备实现全覆盖,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设立“中医阁”。着力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朝阳英才计划”,持续深化“西学中”人才培养,开展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遴选并培育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大力推进凌源、建平、喀左等地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积极促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养老服务基地争创力度,推动中医药与旅游、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以“中医药文化夜市”为主线,市县联动开展“1+3+24+N”中医药文化宣传服务年活动。
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形成新体系
加快完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完善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县(市)区公办托育服务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开办托育服务,推动医疗服务机构与托育机构开展签约服务,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所普惠托育机构。推进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朝阳县婚前孕前保健和儿童早期发展、喀左县婚前孕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四个特色专科项目。加强生育全程服务保障,在全市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设早孕门诊,提供关爱服务。推动市妇幼计生服务中心三级保健院建设工作,积极参与生育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医院申报。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全力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提高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实现设置1家二级及以上老年医院;65%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其中公立医院要达到80%,85%的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推进风险防范化解推出新举措
有效防范突发传染病疫情风险,有效防范生物安全和血液安全风险隐患,统筹防范运行风险。